每個人對於享樂的定義不同,能接受的程度不同,比如對於物質欲望低的人,可能一餐吃個好一點的餐廳就能滿足,或是偶爾買個自己喜歡的零食滿足口慾就可以滿足,中等程度的可能覺得要買個自己喜歡的衣服、鞋子、偶爾來個國內小旅行,花個幾千塊就能滿足,覺得已經享樂到了,更高程度的也許是固定一段時間就花個幾萬塊出國犒賞自己,或是幾萬塊錢買喜歡的東西犒賞等等,每個人對物質慾望程度不同,對於達到滿足享樂的程度也就不同~~

 

有聽過有種實驗教"棉花糖實驗"也就是"延遲享樂實驗",這個實驗用在小朋友身上叫做"棉花糖實驗",實驗方式是個別提供受試兒童一顆令人垂涎欲滴的棉花糖,她會告訴受試兒童,可以立即將置於盤中的那顆十分誘人的棉花糖吃掉,或是等她先離開一陣子回來後再吃,如果受試的兒童可以等到那個時候,她會再給他們另一顆棉花糖作為獎勵。受試的兒童並未被禁止食用已置於桌上的那顆棉花糖。不過,他們倒是知道,唯有當自己可以等到大人回來時,才能獲得加倍的獎賞。對兒童來說這是在學習自我挑戰、自我節制、抵抗誘惑的能力~

 

時下年輕人也許都覺得活在當下、即時行樂,生活過的會比較開心,似乎過度節省是件對自己太苛刻的事,不懂享受生活,會很不快樂,對於Joan來說,這些節省、和控制開銷並不會讓我這麼覺得,Joan的觀點更正確來說,我們只是"延遲享樂",並沒有"完全不享樂",所以對Joan來說這一點都不辛苦~~

 

也許即時行樂當下很快樂,所以也就是這樣,有些人就是每個禮拜一天,或甚至超過一半的時間吃好一點的外食,每個禮拜到外縣市玩等等,不知不覺中每個月的收入就這樣花光光成為月光族,沒有危機感,的確每天會很快樂,但如果有一天遇到了狀況,比如繳保費時間到了,發現存款不夠了,突然間自己生病或受傷了,須休養,無法賺錢,又要花錢治病時,沒錢怎麼辦? 或是家人有個突發狀況,無法工作賺錢了,沒有錢給予父母或家人協助怎麼辦?要拿什麼養父母?養自己? 要結婚了,籌備婚禮的大筆開銷,發現戶頭幾乎沒錢,這時後又該怎麼辦? 。。。。。。。很多很多的狀況隨時會發生

 

Joan的延遲享樂不是完全的苛刻自己,所以覺得做的有成就感,Joan會給自己訂個目標,比如定存,這個月定存所額外得到的利息80元,我就把這80元存起來,因為花光就沒有了,下個月利息額外獲的150元,就會拿個30元買個飲料犒賞自己,剩下的120元存起來,繼續累積財富,再下個月210元,就買一張樂透,給自己買點樂趣和希望,再下個月的到額外利息320元,捐個50元給流浪動物之家,做點善事,Joan每達到一次額外獲利百元,就多做一件小事,不管是買飲料、買喜歡的零食、做公益等等,都很開心,Joan並沒有不享樂~ 只是延遲享樂喔~  因為延遲享樂的關係,把額外多的幾十元再繼續投資,下個月就會有更多的幾十元可以用,Joan不但可以小小的享樂,也可以繼續存錢喔~~~兩者兼顧!  這對Joan來說就很開心,每個月有達到小目標也很有成就感喔~

 

這就是及時行樂和延遲享樂的不同~ 要選擇哪一種生活在個人,Joan一定會選擇延遲享樂~ 延遲享樂,然後要有規劃和小目標,每個月達到小目標就是成就感~ 日積月累下來由小目標完成大目標~ 所以Joan不用擔心年老的時候沒有錢養爸媽或養自己喔~~~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Jo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