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色尿袋症候群 Purple Urine Bag Syndrome簡稱紫尿症。導尿管在放置一段時間後,整個集尿系統,包括尿管及尿袋,出現色素沉積現象,顏色從紅色、藍色到不同程度的深淺紫色等;紫尿症是泌尿道感染的前兆,紫色色素是細菌代謝的產物。

解決方式就是預防泌尿道感染、讓尿液酸化,以花青素原(OPC或PAC,或叫做前花青素)阻斷細菌黏著於泌尿道。

 

造成PUBS原因

鹼性尿液: 鹼性尿較易造成含有磷酸或硫酸的菌叢增生,增加靛紅質、靛藍質。酸化尿液可以降低尿液中的細菌量,比如使用蔓越莓、維他命C、食用醋等。

 

導尿管長期置放,或管路放置過久後造成的菌尿症。

 

導尿管的材質: 使用較不容易感染的矽質導尿管(塑膠尿管較容易刺激、細菌附著,較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及紫尿症)

 

慢性便秘及栓劑使用: 長期便祕因大腸中的大腸桿菌和變形桿菌依賴溶血素(hemolysin)的產生和繖毛(fimbriae)的附著作用使菌叢群過度生長,變形桿菌還會產生NH3、氧靛基質硫酸鹽,產生紅色的靛紅質及藍色的靛質,混合後產生紫色尿液了;使用Bisacodyl等栓劑,易造成直腸黏膜的傷害,加重紫尿症。

平時多攝取益生菌、加強腹部按摩等及多攝取水份以改善便秘問題及減少泌尿道感染。

性別:女性的機率大於男性

長期臥床、年齡: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

脫水:除了造成尿中的氧靛基質硫酸鹽濃度增加,同時因會減少尿量而使尿中細菌濃度增加

食物:攝取色胺酸含量高的飲食,如香蕉及奶酪製品等,可能會增加高危險族群發生紫色尿袋症候群的風險,但此假說仍有爭議存在)/溫度(體溫高越容易滋生細菌

照護品質不佳:機構病人很容易因為照顧或護理評估不良,造成脫水現象

 

照護注意事項

1.導尿管護理:加強照顧者衛生教育,每日執行會陰部沖洗及尿管路護,若分泌物多可視情況增加清潔次數

2.尿袋高度要低於膀胱位置 (但不可置放於地上),以防尿液逆流、接頭不可鬆脫,保持密閉以防受污染、管路不可扭曲或受壓,以防阻塞,而且不可拉扯以防出血,活動、挪動、搬運病人時可將管輅夾住,避免逆流、尿帶量超至少每8小時倒一次,或超過一半就將尿液倒掉,以免尿液過多造成逆行性感染,或重量過重牽扯管路,到尿時管路出口勿染污

3.觀察尿液的顏色及性、氣味,注意混濁或沈澱的發生。

 

其他因素造成尿液酸鹼值改變

使尿液變鹼性因素:泌尿道感染(因尿素被分解成NH3)、食物(如素食、奶製品、柑橘類水果)、藥物(水楊酸、碳酸氫鈉NaHCO3、檸檬酸鹽citrate)、疾病(幽門阻塞、腎小管酸血症(renal tubular acidosis)、慢性腎衰竭、過度換氣)。

使尿液變酸性因素:食物(以高蛋白飲食與蔓越莓)、脫水(會增加近端腎小管對碳酸鹽的再吸收,而使尿酸化)、藥物(thiazide類利尿劑、氯化銨、苦杏仁酸Mandelic Acid)、疾病(肺氣腫造成二氧化碳滯留的呼吸性酸中毒、糖尿病酮酸中毒、腹瀉、飢餓、敗血症)

 

會造成尿液顏色改變的藥物

Bisacodyl/ Dulcolax

粉紅色到黃色

Warfarin/ Coumadin

橘色

Phenytoin/ Dilantin

粉紅到紅/紅褐色

Alinamin-F

黃色

Sulfanylurea, Phenazopyridine/ Spasmo-Euvernil

橘紅色

Sulfonamides

黑/棕色

Amitriptyline/ Laroxyl

藍綠色

Thioridazine/ Melleril

粉紅/紅/紅褐色

Indomethacin/ Indoy

綠色

Deferoxamine/ Desferal

紅色

Riboflavin/ Vitamin B2

橘黃/紅/紅棕色

Chlorpromazine/ Wintermin

粉紅到紅或紅褐色

Rifampin

棕紅/橘紅

Entacapone

紅褐色

Metronidazole/ Flagyl

變黑或紅色

Heparin

橘色或紅色

Methylene-blue

藍色

Erythromycin

變暗

Levadopa

深褐到黑色

 

arrow
arrow

    Jo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